陽江市婦幼保健院成功救治胎齡僅26周的超早產兒!
近日,陽江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成功救治了一名胎齡僅26周的超早產兒。小家伙剛出生時體重只有1kg,經過新生兒科醫(yī)護人員兩個多月的日夜守護和照顧,寶寶的體重增至2kg,生命各項體征平穩(wěn),現已順利出院。
?
小月的媽媽在新生兒科護理人員的指導下學習正確抱姿
在小月(化名)出院的這一天,小月的媽媽在新生兒科醫(yī)護人員的指導下,認真學習正確抱姿、喂養(yǎng)知識和基礎護理等。雖然小月媽媽抱著孩子的姿勢略顯笨拙和僵硬,但這份深沉的母愛,讓人不由自主地感動。
看著小月現在如此健康可愛,誰能想到剛出生時,她是那么地脆弱,那么地瘦小......
那一天,僅26周的小月意外提前“報到”,這讓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。由于胎齡太小,小月的身體各個器官嚴重發(fā)育不全,隨時可能發(fā)生呼吸、心臟驟停等。新生兒科接診小月后,立即給予清理呼吸道、保暖、氣管插管、呼吸支持、心電監(jiān)護監(jiān)測等一系列搶救措施。在新生兒科醫(yī)護人員的不懈努力下,小小月暫時脫離了生命危險。
雖然暫時告別了生命危險,但這只是小月生命闖關“萬里長征”路途的開始。接下來等待小月的,還有呼吸關、感染關、喂養(yǎng)關等重重難關,每一關都影響著小月的生命安全,每一關對于新生兒科的醫(yī)護人員來說都是挑戰(zhàn)。?
?
呼吸關
呼吸是超早產兒存活下來必須跨越的第一個難關。
胎齡僅26周的小月,肺部較其他早產兒發(fā)育更不成熟。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幾乎為零的小月在出生后不久便出現氣促,新生兒科的醫(yī)護人員立刻進行搶救,在氣管插管下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質。經過積極搶救,小月的呼吸逐漸穩(wěn)定下來。
在撤掉氣管插管后,小月一直靠無創(chuàng)呼吸機支持呼吸,以維持血氧飽和度。期間,新生兒科的醫(yī)護人員嘗試撤離呼吸機??尚≡码x開呼吸機沒多久,血氧、血壓以及血糖等都會下降。小月反復無常的病情變化,增加了治療的難度。醫(yī)護人員只能根據小月的情況,不斷調整呼吸支持方案。
在新生兒科的科學治療和精心護理下,小月從依靠無創(chuàng)呼吸機支持呼吸,到空氧混合儀輔助通氣,最后終于能夠自主呼吸。這條“闖關之路”,對小月和新生兒科的醫(yī)護人員來說,實在是不簡單。?
?
喂養(yǎng)關
因為胎齡小,小月的吸吮吞咽功能、胃腸道發(fā)育極不成熟。新生兒科的醫(yī)護人員只能從一滴一滴地喂奶開始,逐步鍛煉小月的吸吮吞咽功能。
剛開始,小月的消化功能十分不好。每當奶量從1ml加到2ml時,小月的肚子就會脹氣。更嚴重時,還出現了消化道出血。
為了解決小月的吃奶問題,新生兒科的醫(yī)護人員可謂是“想破了腦袋”。終于,皇天不負有心人。在新生兒科的悉心照料下,小月的吃奶量逐步增加。到出院前,小月的吃奶量已增加到40ml/次。?
?
感染關
感染控制對于新生兒來說是重中之重。越小的早產兒感染率越高,1kg以下的發(fā)生率則更高,有一些可能達到20%,甚至30%。
由于小月受到真菌感染,新生兒科便立即給予抗感染治療。很快,小月的感染指標趨向正常。在新生兒科無微不至的照顧下,小月也安全地度過了感染關。?
除了呼吸關、喂養(yǎng)關和感染關,小月還有很多關卡需要闖過。病理性黃疸、重度貧血、動脈導管開放、支氣管肺發(fā)育不良、視網膜病變等對小月和新生兒科的醫(yī)護人員來說都是一個又一個挑戰(zhàn)。在兩個多月的時間里,新生兒科用專業(yè)的精神、精湛的醫(yī)術以及無限的關愛陪小月度過了每一個難關。同時,在住院期間,小月已經開始了早期康復。如吞咽功能訓練、撫觸按摩。
終于,生命的奇跡降臨。小月各項生命指征正常,達到了出院標準,可以回到父母的懷抱啦。?
那么,早產兒出院之后
便意味著結束嗎?
不!
這只是早產兒治療的第一步
出院后的隨訪和康復才是關鍵
“越來越多的早產兒依靠先進的醫(yī)療技術存活下來,但這只是邁向健康的第一步。早產兒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,住院治療只是第一個階段,出院后仍需面臨許多問題。因此,早產兒出院后的隨訪是非常重要的。所有早產兒出院后,都應該在醫(yī)生的指導下定期來醫(yī)院隨訪。”新生兒科譚開卷主任說道。
與足月的寶寶相比,早產兒的身體發(fā)育尚未成熟,所以需要更加科學的護理和體貼的照顧。
如何讓早產兒健康成長?新生兒科黃曉凌副主任指出,關鍵在于“醫(yī)院+家庭”的雙重呵護。但有些家長認為寶寶目前看起來沒什么問題,或者存在僥幸的心理,覺得“別的小孩不也是這樣長大了嗎?什么問題都沒有啊!”從而不重視回訪,對寶寶的早期干預也沒有積極性。
要知道早產兒的生長,父母不能掉以輕心。黃曉凌建議,早產寶寶要定期回醫(yī)院的高危兒門診隨訪檢查,在醫(yī)生的專業(yè)指導下進行體格生長監(jiān)測、神經運動發(fā)育、視聽覺訓練等,通過檢查可早發(fā)現異常狀況,盡早進行專業(yè)的系統(tǒng)康復。
據黃曉凌介紹,大量臨床實踐證明,只要盡早合理救治,早產兒的存活率非常高,在1歲前對早產兒進行系統(tǒng)早期健康管理,90%的早產兒甚至能擁有跟足月兒一樣的健康體魄。因此,為早產兒提供及時有效的醫(yī)療支持及早期干預訓練,就顯得十分重要。
早產兒,尤其是超早產兒,他們比起一般的新生兒,成長的道路會走得更艱難,需要更多的關愛和呵護,才能健康成長。養(yǎng)育早產寶寶任重道遠,我們要共同努力,讓寶寶擁有最佳的人生開端!?